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你最不該給的誇獎是什麼?

            有些人把誇獎當作珍稀物品,認為成功和進步的關鍵是盡可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與誇獎,受人敬仰,在這方面的累積越多越好。這是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後來到了職場,累積認可的作用被肆無忌憚地放大。
 
iStock
            但這些人不知道,誇獎其實是種可再生資源。給予誇獎會造成我說的良性循環—誇得越多,你越能誇人。如做法恰當,會讓受誇者的大腦準備好,下次做得更好,意思是我們誇得越多,造就的人越多,造就的人越多,就越有誇人的能力。我在過去五年所做的研究發現,你越能誇獎自己圈子裏的人,就越能增加個人和集體的潛力。

            我知道,我並不是第一個宣揚誇獎好處的人,而我猜大部分人都認同,誇獎很有用。我們的公司,學校和人際關係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我們誇得不夠,而是我們一直用錯了誇獎的方式。我可以說,我們現在的誇獎模式降低團隊動力,惡化家庭糾紛,而且限制了我們的潛能。

          如果你對某些人說,他們表現得「比別人好」,或他們表現得「最好」,等於限制了你對他們能力的期望。

          在我做完演講,有時候獲得最糟的誇獎是「你是今天最好的講者。」這個誇獎為什麼那麼糟?首先,它貶低了其它講者。而且,這讓我想起,在很多情況下,我不會是最好的講者,所以聽完以後,我會覺得緊張,很難為情。這個誇獎沒有讓我變得更好,反而會影響我將來的表現。

          其實,你所做的是比較,而不是誇獎。你試著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某些人。真正的稱讚是誇他們「你們的報告真棒。」或「你們掌控幽默的時機剛剛好。」而不是說他們的報告或演講比其他人好。此外,說他們「比其他人好」或「最好」,你無意識地、暗中限制了你對他們能力的期望。如果我們只是努力做得比別人好,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太低了呢?就是說,一旦我們比別人做得稍好一點,就算我們還未完全發揮潛力,也可以不再嘗試呢?


            如果你想讓別人變得更好,別去做比較。這裏寫的是我得到的其中一個最痛苦的教訓,因為我以前認為我對別人,包括我的妻兒發自本能的評價是誇獎。但無論你的意圖是什麼,如果你欣喜若狂地對一個小孩說:「你在那裏表現得最好!」就等於教他們,你的愛和興奮是取決於他們和別人比較後的位置。除了比較型的誇獎,沒有別的什麼可以削弱人的巨大潛力—在良性循環中你能和他人共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不通過比較來誇獎,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掉「最」這個字,不要說「最好」、「最快」「最聰明」、「最漂亮」。

            想想我們有多容易掉入這個比較的陷阱。
「你是房間裏最性感/最聰明/最有趣的人。」
為什麼我們要試著通過貶損房裏的別人來誇獎一個人呢? 比較型誇獎讓人發揮微小的潛力—自己一個人取得有限的成功—這種心態認為成功、領導力、創意、美與愛或其它我們關心的東西都是有限的資源。當你跟一群人說他們當中只有一部分人會成功,你在削弱每個人的動力和雄心壯志。

            不去做比較型誇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掉「最」字。使用我稱之為領導和家長應當使用的不可侵犯的誇獎定律:不是以他人的代價來稱讚一個人。那麼
,在我演講完畢後,得到的最好的誇獎可以是什麼呢? 那就是當有人跟我說,會開始去做我講到的正面的習慣,或者會買我的書,給正在苦惱的朋友看。真正認可一個人的方式是,改變你的行為。

            在職場裏,比較型誇獎的病疹以工作表現評估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那些以數字評分來評價員工的評估。理論上,這些評估似乎無害,但當主管誤以為只有一部分員工可以評為「甲等」時,結果給了一些員工低評,就會減低他們的工作動力,他們也會心生怨恨。

            有句睿智的老話說:「比較是竊取快樂的小偷。」如果我們真想為人好,就必須停止比較。

            神經領導力協會的David Rock在他的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提出了更多的原因,解釋為什麼應當廢除工作表現評估。他認為,很多公司所用的數字評分體制沒有考慮到,如今人們是如何完成工作的。他說比起過去,現在的工作更多是團隊工作,很多人同時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多個團隊裏工作。


            不過,如果我們拿走工作表現評估,員工獲得誇獎和建設性回饋會否變少了呢?事實剛好相反。神經領導力協會研究了30間沒有使用工作表現評估的頂尖公司,發現主管給的誇獎和建設性回饋比有用評估的公司多出34倍。

            幸好有些公司開始接受這個觀念。2011年,Adobe公司的管理層召開全體會議,討論他們發現的,最影響員工參與分數和幸福指數的因素—針對員工的5分制工作表現評估制度。在發現制度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材方面有負面影響後,他們馬上把它廢除了。GE公司曾經採用評價員工、然後淘汰分數最低的百分之十的員工的做法,但連GE也在很大程度上廢除了這個過時的制度。


原文作者:Shawn Achor
原文網址:https://ideas.ted.com/whats-the-worst-kind-of-praise-you-can-give/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小女孩的洋娃娃 A Girl's Doll


              在弗朗茨‧卡夫卡去世前的一年,他有段很特別的經歷。他在柏林的施特格利茨公園散步時,發現一個哭得很傷心的女孩,原來她的洋娃娃不見了。

插畫家:Marlene López

               卡夫卡主動提出幫她尋找洋娃娃,打算第二天再和她在這裏見面。卡夫卡沒有找到洋娃娃,於是他就寫了一封「洋娃娃寫的信。兩人會面時,他把信的內容讀給女孩聽:

         「請不要哭,我去旅行看世界了,我會寫信把我的奇遇告訴你

               後來就有了很多信,卡夫卡在信裏精心杜撰洋娃娃的冒險旅程。
卡夫卡和女孩見面時,他把她心愛的洋娃娃的經歷讀給她聽。女孩感到安慰。他們最後一次會面時,卡夫卡給了她一個洋娃娃,樣子顯然和原來的不一樣,還附帶了一封信,上面寫著:「我的旅行,改變了我

             很多年以後,女孩長大成人。她發現了洋娃娃的手腕處有條裂縫,裏面塞了一封信,上面寫著一句短簡的話:
         「所有你愛的事物都很可能會消失不見,但最後,愛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身邊。」
弗朗茨‧卡夫卡



原文:
A year before his death, Franz Kafka had a very unusual experience. Strolling through the Steglitz park in Berlin, he found a girl crying heartbroken: she had lost her doll.
Kafka offered to help look for the doll and prepared to meet her the next day at the same place.
Unable to find the doll, he composed a letter "written" by the doll and read it when they met again:

- “Please do not cry, I have gone on a trip to see the world. I'm going to write to you about my adventures ... "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many letters.
When he and the girl met, he read these carefully composed letters of imaginary adventures about the beloved doll. The girl was comforted. When the meetings came to an end, Kafka gave her a doll. She obviously looked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doll. An attached letter explained:
-"My trips
they have changed me ... "

Many years later, the now grown-up girl found a letter tucked into an unnoticed crack inside her wrist. In short, it said:
"Every thing you love is very likely to be lost, but in the end, love will return in a different way."

Franz Kafka

Artist: Marlene López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