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你最不該給的誇獎是什麼?

            有些人把誇獎當作珍稀物品,認為成功和進步的關鍵是盡可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與誇獎,受人敬仰,在這方面的累積越多越好。這是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後來到了職場,累積認可的作用被肆無忌憚地放大。
 
iStock
            但這些人不知道,誇獎其實是種可再生資源。給予誇獎會造成我說的良性循環—誇得越多,你越能誇人。如做法恰當,會讓受誇者的大腦準備好,下次做得更好,意思是我們誇得越多,造就的人越多,造就的人越多,就越有誇人的能力。我在過去五年所做的研究發現,你越能誇獎自己圈子裏的人,就越能增加個人和集體的潛力。

            我知道,我並不是第一個宣揚誇獎好處的人,而我猜大部分人都認同,誇獎很有用。我們的公司,學校和人際關係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我們誇得不夠,而是我們一直用錯了誇獎的方式。我可以說,我們現在的誇獎模式降低團隊動力,惡化家庭糾紛,而且限制了我們的潛能。

          如果你對某些人說,他們表現得「比別人好」,或他們表現得「最好」,等於限制了你對他們能力的期望。

          在我做完演講,有時候獲得最糟的誇獎是「你是今天最好的講者。」這個誇獎為什麼那麼糟?首先,它貶低了其它講者。而且,這讓我想起,在很多情況下,我不會是最好的講者,所以聽完以後,我會覺得緊張,很難為情。這個誇獎沒有讓我變得更好,反而會影響我將來的表現。

          其實,你所做的是比較,而不是誇獎。你試著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某些人。真正的稱讚是誇他們「你們的報告真棒。」或「你們掌控幽默的時機剛剛好。」而不是說他們的報告或演講比其他人好。此外,說他們「比其他人好」或「最好」,你無意識地、暗中限制了你對他們能力的期望。如果我們只是努力做得比別人好,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太低了呢?就是說,一旦我們比別人做得稍好一點,就算我們還未完全發揮潛力,也可以不再嘗試呢?


            如果你想讓別人變得更好,別去做比較。這裏寫的是我得到的其中一個最痛苦的教訓,因為我以前認為我對別人,包括我的妻兒發自本能的評價是誇獎。但無論你的意圖是什麼,如果你欣喜若狂地對一個小孩說:「你在那裏表現得最好!」就等於教他們,你的愛和興奮是取決於他們和別人比較後的位置。除了比較型的誇獎,沒有別的什麼可以削弱人的巨大潛力—在良性循環中你能和他人共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不通過比較來誇獎,最簡單的方法是去掉「最」這個字,不要說「最好」、「最快」「最聰明」、「最漂亮」。

            想想我們有多容易掉入這個比較的陷阱。
「你是房間裏最性感/最聰明/最有趣的人。」
為什麼我們要試著通過貶損房裏的別人來誇獎一個人呢? 比較型誇獎讓人發揮微小的潛力—自己一個人取得有限的成功—這種心態認為成功、領導力、創意、美與愛或其它我們關心的東西都是有限的資源。當你跟一群人說他們當中只有一部分人會成功,你在削弱每個人的動力和雄心壯志。

            不去做比較型誇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掉「最」字。使用我稱之為領導和家長應當使用的不可侵犯的誇獎定律:不是以他人的代價來稱讚一個人。那麼
,在我演講完畢後,得到的最好的誇獎可以是什麼呢? 那就是當有人跟我說,會開始去做我講到的正面的習慣,或者會買我的書,給正在苦惱的朋友看。真正認可一個人的方式是,改變你的行為。

            在職場裏,比較型誇獎的病疹以工作表現評估的形式出現,尤其是那些以數字評分來評價員工的評估。理論上,這些評估似乎無害,但當主管誤以為只有一部分員工可以評為「甲等」時,結果給了一些員工低評,就會減低他們的工作動力,他們也會心生怨恨。

            有句睿智的老話說:「比較是竊取快樂的小偷。」如果我們真想為人好,就必須停止比較。

            神經領導力協會的David Rock在他的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提出了更多的原因,解釋為什麼應當廢除工作表現評估。他認為,很多公司所用的數字評分體制沒有考慮到,如今人們是如何完成工作的。他說比起過去,現在的工作更多是團隊工作,很多人同時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多個團隊裏工作。


            不過,如果我們拿走工作表現評估,員工獲得誇獎和建設性回饋會否變少了呢?事實剛好相反。神經領導力協會研究了30間沒有使用工作表現評估的頂尖公司,發現主管給的誇獎和建設性回饋比有用評估的公司多出34倍。

            幸好有些公司開始接受這個觀念。2011年,Adobe公司的管理層召開全體會議,討論他們發現的,最影響員工參與分數和幸福指數的因素—針對員工的5分制工作表現評估制度。在發現制度在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材方面有負面影響後,他們馬上把它廢除了。GE公司曾經採用評價員工、然後淘汰分數最低的百分之十的員工的做法,但連GE也在很大程度上廢除了這個過時的制度。


原文作者:Shawn Achor
原文網址:https://ideas.ted.com/whats-the-worst-kind-of-praise-you-can-give/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小女孩的洋娃娃 A Girl's Doll


              在弗朗茨‧卡夫卡去世前的一年,他有段很特別的經歷。他在柏林的施特格利茨公園散步時,發現一個哭得很傷心的女孩,原來她的洋娃娃不見了。

插畫家:Marlene López

               卡夫卡主動提出幫她尋找洋娃娃,打算第二天再和她在這裏見面。卡夫卡沒有找到洋娃娃,於是他就寫了一封「洋娃娃寫的信。兩人會面時,他把信的內容讀給女孩聽:

         「請不要哭,我去旅行看世界了,我會寫信把我的奇遇告訴你

               後來就有了很多信,卡夫卡在信裏精心杜撰洋娃娃的冒險旅程。
卡夫卡和女孩見面時,他把她心愛的洋娃娃的經歷讀給她聽。女孩感到安慰。他們最後一次會面時,卡夫卡給了她一個洋娃娃,樣子顯然和原來的不一樣,還附帶了一封信,上面寫著:「我的旅行,改變了我

             很多年以後,女孩長大成人。她發現了洋娃娃的手腕處有條裂縫,裏面塞了一封信,上面寫著一句短簡的話:
         「所有你愛的事物都很可能會消失不見,但最後,愛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身邊。」
弗朗茨‧卡夫卡



原文:
A year before his death, Franz Kafka had a very unusual experience. Strolling through the Steglitz park in Berlin, he found a girl crying heartbroken: she had lost her doll.
Kafka offered to help look for the doll and prepared to meet her the next day at the same place.
Unable to find the doll, he composed a letter "written" by the doll and read it when they met again:

- “Please do not cry, I have gone on a trip to see the world. I'm going to write to you about my adventures ... "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many letters.
When he and the girl met, he read these carefully composed letters of imaginary adventures about the beloved doll. The girl was comforted. When the meetings came to an end, Kafka gave her a doll. She obviously looked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doll. An attached letter explained:
-"My trips
they have changed me ... "

Many years later, the now grown-up girl found a letter tucked into an unnoticed crack inside her wrist. In short, it said:
"Every thing you love is very likely to be lost, but in the end, love will return in a different way."

Franz Kafka

Artist: Marlene López




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抓緊工作,不如抓緊當下


        那感覺是一樣的。心跳加速,忐忑不安,脖子後面的汗毛都竪了起來。著急,非常著急—在雷暴天氣下進行戰鬥任務,頂著攻擊,將機件突然失靈的C-130飛機開進伊拉克或阿富汗,跟一邊設法在車流量高峰時,找位置放下後座兩個吵吵鬧鬧的小孩回學校,一邊要趕去準時上班,感受是一樣的。

照片來源: Africa Studio / Shutterstock
               大多數情況都是這樣,而我都會把自己的情緒壓下去,抑制著,告訴自己不要爆發。我沒時間管這混我是說這壓力,會遲點再處理。外表看起來很酷,表現冷靜,鎮定。內心卻在喊著:「閉嘴!閉嘴!閉嘴。讓我專心開車!!!」我會先完成艱難的任務,然後,剩下自己的時候再發泄。發生什麼事啊? 為什麼人生要這麼難?

              當時我沒時間崩潰。我是個軍事領袖、飛行員、妻子,也是兩個小孩的媽。我是那種抓緊一切,然後弄清一切的女人。無論是拼車還是戰鬥,我都不該失去理智。雖然內心在拼命尋找平衡,但我會讓人看起來處事輕鬆。我越抓得緊,就越疲憊,有時甚至會想,自己到底在抓緊什麼?

              我不斷地尋找平衡,卻經常因此累垮自己。漫無目的地抓緊,結果是,專業領域上很成功,但個人感覺很空虛。我忘了怎麼笑,看不見生命中的愛,執迷於追求完美。

              像如今很多當媽的一樣,我想成為很厲害的媽媽,很厲害的專業人士。我總想達到平衡,因為這種想法,工作時會不斷地憂心家人,跟家人在一起時,會不斷地憂心工作。我的心從沒有完全投入在任何一點上,會覺得自己被自己的情況困住了。

              某天晚上,像往常那樣洗澡,就在如此單調的日常中頓悟了。我三歲的兒子突然抬起頭看著我,把小手放在我的臉頰上,直直地盯著我的眼睛,說:「媽媽,為什麼你那麼傷心?媽媽,我愛你。」他注意到我在無謂地恐慌、憂心,心不在焉,之所以注意,是因為他心繫當下,在好奇,在憐憫。我覺得自己很噁心,因為我在分心,在不開心,沒有和他一起專注當下,沒有在笑、在愛、在學習。我在和生命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在一起,卻心不在焉。身為母親不該這樣!

              我需要學點技巧,讓我能抓緊當下,不是抓緊工作。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我要專注當下,但怎樣才學能到呢?怎樣才能重拾這個小時候的本領,再應用到緊張的成人生活中?

              我不停地在尋找答案。最後,我的博士研究項目把我領到「正念」—對一個軍事操作員來說,這方法肯定非比尋常,但卻成了我用來自救的氧氣面罩,成為我擁抱當下的途徑。

              接著,我決定放慢步伐,深呼吸,練習活在當下,將正念帶進自己的生活。我開始養成慢慢從工作過渡到家庭,再從家庭過渡到工作的生活習慣,接受和諧這個概念,而不去想平衡,期望平衡並不現實。我用「工作」、「歡笑」、「學習」、「愛」這四個點來讓生活變得和諧。我每天工作,但也會跳出工作狀態,去抓緊工作以外的當下,體驗歡笑,愛與學習。

              過程中,我發現我並不孤單。我們都在拼命掙脫得到完美平衡的想法,然後擁抱當下,達至和諧的狀態。作為軍事指揮官,我不得不和自己領導的400個飛行員、海員、士兵和平民分享「正念」這個概念。雖然有人會懷疑這套方法,但我按現實情況,以身作則地帶領他們。在成功把正念融入我們分隊的文化後,我發現隊員們重新和自己的家人建立起情感聯繫,工作表現改善了,而分隊也獲得2016年行動支援中隊及年度榮譽稱號。得到認可很了不起,但正念帶來的正面影響才最重要。有位飛行員告訴我:「長官,我正在家應用和分享在這裏學到的東西,我的家人因此在改變,我的生活也因此在改變。」這是我收到的最大的讚賞之一。


              在軍隊這樣高壓的環境下,要讓一個分隊的作戰人員接受正念這個概念,以及更深層的人際聯繫,是個挑戰。我們在當中用了幾分鐘的專注時段、瑜伽班、以個人成長為主題的午聚和我們稱之為「無電郵周五」的規定等創新的活動。這些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面對面交流,每個人職業生涯中的特別時刻都能從中得到肯定。比如,隊員在工作上受到嘉獎,我們會打電話告訴他們的家長或特別的家人。

              其中有個電話對身為領袖的我影響很大。其中一位飛行員提早得到晉升成為高級飛行員,為此,我提出要打給他生命中的一個特別的人,他選了爸爸。我們開了擴音器,我大誇他取得的成就,讓他爸爸知道一點兒子在外的生活。最後,我還記得,好像昨天才發生的一樣,他父親最後說:「兒子,我為你自豪。我愛你。」我抬頭看著那飛行員,淚水如溪水般流下臉龐。他抬頭看著我,說:「長官,我爸從來沒跟我說過那樣的話。」這個例子說明了抓緊當下,活在當下的力量。如果我們不趕著執行下一項任務,不趕著回下一封電郵,而是放慢步伐,和就在我們面前的那些人聯繫情感,那會是怎樣呢?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不幸的是,我們活在滿是競爭壓力的世界,忙得不可開交,不堪重負,難以想像還能給自己留下多少精力,更不用說留給別人。在大多數情況,因為壓力我們會出現毫無作用的想法,讓我們無法成為最好的自己。能在壓力下表現優秀的人,是那些有能力靜下心來的人,那是我們與生俱來,年輕時自有的本領….但不知為什麼在成長的路上丟失了。我很幸運,我兒子在那兒幫我重新糾正路向。

              我們從自己的小孩那裏學到很多。他們心繫當下。我們在外散步時,他們會看到蝴蝶,或者會注意到家長傷心分心的時候。活在當下讓他們有顆好奇的心,停在覺察的狀態,而在我們變老的時候會失去那個能力。我們會被自己的思緒帶到我們不想去的地方,有時候這樣做的後果會很嚴重。


                我們只擁有當下。我在抓緊當下時,發現自己很厲害,是女超人! 那個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那個能幹,堅強,能為別人做榜樣的人。在我明白自己所緊抓的事時—幸福的和諧感,而不是無法得到的平衡—我就找到了她,找到了自己。那是最好的自己,因為我現在就活在自己雙腳所站的地方。無論是在戰場作為作戰人員的我、在會議室作為領袖的我、還是在沐浴時作為家長的我,都在擁抱和諧,看到歡笑,看到愛和學習。

原文作者:Jannell MacAulay
中文譯文:Fabit
原文網址:https://thriveglobal.com/stories/lean-into-the-moment-not-the-work/amp/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